遼寧省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自2018年9月20日投入使用政務服務中心以來,通過推動“智能審批”“智能監察”“項目管家”等多項舉措,以“智”增“效”打造與企業“共生共榮”的營商生態。
“智能審批”讓政務服務“加速度”
持法人身份證和房產手續到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企業開辦專窗,僅用3.5個小時,沈陽一家商貿公司負責人就完成了企業營業執照的領取、印章的刻制、稅務登記及發票申領。“這不僅僅為我們企業贏得了時間,更為我們贏得效益。”該公司負責人說。
為解決辦事人材料準備煩瑣等問題,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通過數字化信息采集、審批事項智能化構建、審批數據共享互認,實現政務服務由傳統審批向智能服務轉變。示范區開發的“零填表”系統,減少了“企業開辦”過程中的辦事人跑動次數,系統試運行以來,已有20余家新設企業享受到了“智能審批”改革創新帶來的優質高效服務。
此外,示范區推動建設統一的政務服務門戶網站及業務管理平臺,實現信息化對行政審批業務、崗位及人員的全覆蓋,行政審批事項網辦率達到100%。
“智能監察”讓監督管理“高精度”
示范區打造行政效能監察系統,以信息化手段加強對審批業務執行效力進行監督和管理。系統融合了預判預警、實時監察、動態監管、評價管理、流程追溯等功能,將業務辦理時長、各時段業務量、人員流量情況、滿意率等情況全部客觀展現,實現了事前監管預警化、事中監管可控化、事后監管可溯化,全過程數字化。
“智能監察”詳細記錄工作人員的在線情況、辦件數量、辦件時長、業務辦理量趨勢等信息,確保各事項在規定時限內辦結;“智能評價”實現服務對象與窗口工作人員的“面對面”及“背對背”評價;“最多跑一次”監測可對同一人員辦理同一事項多次跑動情況進行監控。在排隊等候超時、業務辦理超時、出現差評或同一件事多次跑動時,系統都會向管理人員發送預警信息,實現“問題預警、響應及時、過程可控、結果可溯”的行政效能“陽光監督體系”。
此外,示范區行政審批局強化考勤管理和績效考核,每月評選出服務之星,并給予表彰和獎勵。同時開展標準化培訓,把標準化意識內化為每個窗口工作人員的職業文化修養,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專業化、職業化水平。
“項目管家”讓營商服務“有溫度”
政務服務中心建立“首席服務管家”隊伍,通過上門服務、預約服務、電話咨詢、微信解答等方式,提供“一對一”的接洽、聯系、指導、申請、辦結等全流程服務,協調解決企業在政務審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,指導做好相關審批材料準備。從被動等待服務轉變為主動靠前服務,形成了從項目洽談、簽約到開工建設、投產運營無縫對接的服務鏈條,為企業提供全流程、零干擾的培育服務。
疫情防控期間,為幫扶域內企業做好疫情防護產品的注冊審批和生產工作,示范區政務服務中心開通了綠色審批通道,并通過“容缺受理”“告知承諾”等審批方式簡化審批流程。在服務管家 “一對一”全程指導下,沈陽工學院投建的口罩生產線僅用了20多天時間就正式開工并達到6萬只的日產能。“管家式”項目服務讓審批服務更加精準高效,也讓市場主體切實感受到了示范區服務的“溫度”。
將區內經營投資的每一個企業都視為一粒種子,通過推出更多的改革措施,讓這些種子落地生根,發展壯大,是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的期待和動力。截至9月4日,示范區新增各類市場主體2384戶,增長率為15.2%,其中,三季度新增企業895戶,較去年同比增長25.17%。
來源:新華信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