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《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顯示,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982,249件,解決749,317件,投訴解決率76.29%,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56,393萬元。其中,對于個別企業在跑路前搞促銷圈錢的行為,中國消費者協會秘書長朱劍橋建議,對惡意圈錢跑路行為應加強聯合執法,加大信用懲戒力度。
據中消協輿情監測顯示,近年來在運動健身領域甚至出現一種“健身房充卡”的騙局。朱劍橋透露,一般套路是,經營團伙事先租用某個場地聲稱要開辦健身房,裝修時有意拉長裝修周期,延遲設備進場時間;與此同時雇傭臨聘人員或兼職人員散發傳單,招攬客戶預付費充值辦卡;等到消費者想要去健身時卻發現場地仍在裝修中,但健身房老板已經卷款跑路。
為此,中消協呼吁,國家加強預付式消費立法,從收取預付費的經營者資質、合同要求、履約擔保、資金管理、信息披露、費用退還、冷靜期、退市要求、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規制,防范后續風險;同時修改完善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、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管理暫行辦法,加強對企業注冊信息變化,如法人變更、終止經營、合并轉讓等重大事項監管,加大退市審核力度,強化經營者退市責任。
此外,中消協還指出,當前,直播帶貨等新消費模式不斷涌現,網絡游戲、在線視頻等娛樂消費日漸增多,由于交易參與主體多、法律關系復雜等原因,相關投訴亟需引起各方重視。
朱劍橋建議有關政府部門加大對直播平臺、主播、經營者的審核、監管力度,明確直播帶貨視頻的保存期限,相關主體的證據提供義務,防止有關經營者混淆經營業態,逃避法律規制;強化直播平臺責任,加強對不法直播行為的查處,完善信用懲戒措施,對嚴重違法的責任主體實施市場禁入。
來源:信用中國